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试点,在全省率先摸索出“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监管模式,实现了市场主体发展和执法监管良性互促。2021年以来,荆州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大力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试点,形成“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融合监管新格局,目前已建立通用企业风险分类体系和24个行业企业风险分类监管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针对企业信用分类结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检查人员,把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杜绝执法随意、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荆州市作为湖北省跨部门综合监管先行区试点城市,按照“一场景一件事一流程”原则,对涉及监管领域多、检查频次高的行业领域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一业一查”制度,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行政执法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多干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荆州市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实施“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监管,跨部门综合执法,增强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汇聚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仿冒混淆、虚假宣传、虚假登记注册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查办了一批违法案件。为强化执法震慑,充分发挥以案释法、教育警示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现选取一批案件予以曝光。一、山东北方欧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案根据举报线索,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市场监管局对山东北方欧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虚假宣传行为开展调查。经查,当事人在公司门户网站、产品汇编手册、技术交流PPT、公司大门口牌匾、工作服上,使用了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存在合作、合资、控股关系的内容,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应用化学一级计量站”牌匾、“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牌匾、办公楼照片等图片用于宣传。经核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子公司与当事人无任何隶属及股权关系,无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也未授权当事人使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字样和相关图形、标识用于宣传。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德州市武城县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其作出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二、中润(深圳)交通安全统筹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案根据举报线索,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对中润(深圳)交通安全统筹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虚假宣传行为开展调查。经查,中润(深圳)交通安全统筹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上级全资控股股东南京电数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登记方式,将国家电力公司登记为其股东。而当事人明知相关情况,在其经营场所通过展板、宣传册等方式对外宣传具有央企背景。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对其作出罚款25万元的行政处罚。三、中粤信通产业(深圳)有限公司仿冒混淆不正当竞争案根据举报线索,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南山监管局对中粤信通产业(深圳)有限公司仿冒混淆行为开展调查。经查,当事人在其微信公众号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成员”名义进行业务宣传,引人误认为当事人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存在联系。但中国石油与当事人无任何经营往来,亦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隶属等关系,当事人的上级公司中科信通实业(福建)有限公司、北京中石油科技开发公司,均被中国石油公告声明认定为假冒国企。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四项的规定。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南山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8万元的行政处罚。四、江阴市吉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案根据举报线索,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对江阴市吉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虚假宣传行为开展调查。经查,当事人申领的营业执照名称为“江阴市吉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其在“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江阴管件厂”的营业执照名称被法院强制裁定更名后,仍以“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江阴管件厂”的名义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开具“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江阴管件厂”的质量证明书并盖有“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江阴管件厂”的质量检验章。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无锡江阴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其作出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五、河北领域电力器材有限公司仿冒混淆不正当竞争案根据举报线索,河北省沧州任丘市市场监管局对河北领域电力器材有限公司仿冒混淆行为开展调查。经查,当事人在未取得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在其生产的绝缘伸缩围栏上,使用“国家电网STATE GRID”标识,引人误认为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存在联系。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沧州任丘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并参照《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六、山西中锦博业物资有限公司虚假登记注册案根据举报线索,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对山西中锦博业物资有限公司冒用中国黄金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名义进行虚假登记注册行为开展调查。经查,当事人在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中,所提供的其股东中国黄金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公章系伪造。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撤销当事人股东变更登记,并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1万元的行政处罚。七、国电投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虚假登记注册案根据举报线索,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对孙某在国电投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投城建公司)设立登记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办理登记注册行为开展调查。经查,国电投城建公司法定代表人孙某在明知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公司)并非登记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且所提交的中电投公司主体资质等材料并非由中电投公司提供的情况下,作为被委托人向登记机关申办公司设立登记。经司法鉴定,孙某提交的中电投公司印鉴和营业执照与真实印鉴及执照不符,系伪造。当事人孙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孙某作出罚款7万元的行政处罚。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对国电投城建公司作出撤销设立登记的处理。
近日,沈阳都市圈企业信用共育基地在沈阳正式成立。该基地设在沈阳市信用协会,由沈阳都市圈各市发展改革部门联合指导,标志着沈阳都市圈信用一体化建设正式迈入信用共育联盟发展新阶段。据了解,沈阳都市圈企业信用共育基地以公益性培育和提升企业声誉为宗旨,“一站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信用服务和专业化、标准化的市场信用服务,创新打造“四大板块”:一是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基地将有效引入试点金融机构、地方担保机构、金融服务机构、股权投资机构等,为基地企业提供高精准、高便利的融资对接服务活动,同时还将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培育服务。二是质量品牌信用服务。基地作为沈阳都市圈内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的核心交流互动中枢,将企业按照行业、规模等合理分类管理,帮助企业精准掌握质量信用、品牌信用的最新动态及政策信息,助力质量和品牌信用的获得和提升。三是信用等级评价服务。基地将充分引流高校院所、信用服务机构等智库支撑,在纳税信用、海关信用、环保信用、科技信用等重点领域信用等级评价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用等级评价指导和培训,科学有效挖掘企业信用价值。四是企业声誉提升服务。基地将成为沈阳都市圈企业ESG服务与发布的权威管理组织,并通过提供企业信用体检、公益信用咨询、企业信用课堂、指导信用修复、ESG培育讲堂、诚信企业交流等系列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全面提升声誉度。
近日,《中国知识产权运营年度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数据和案例两个维度,从转移转化、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相对客观地描绘2022年度我国知识产权运营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组织编发《报告》,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从业者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流转活跃度明显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2022年,我国专利实施运用水平稳步提升,全国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总次数达到50.7万次,其中37个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专利运营次数占全国运营总次数的44.8%,16个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奖补省份专利运营次数占全国运营总次数的84.0%。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市场主体方面,2022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868.8亿元,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惠及企业2.6万家,其中70.5%为中小微企业。截至2022年底,知识产权保险累计为超过2.8万家企业的4.6万余件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供了逾1100亿元风险保障。全国共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91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实际募资210亿元。助力品牌经济和特色经济方面,2022年,在全国布局建设3400余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年服务企业超40万次。160件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的产品及其关联产业总产值达到680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超过1900万。
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镇,是我国东西协作、易地搬迁扶贫的典范。从8000多人的扶贫移民村,到常住人口达6万余人的生态移民示范镇,闽宁镇实现了4万多西海固地区移民“拔穷根”的愿望。如今,贫穷的风沙远去,红砖赤瓦、燕尾山墙的闽宁镇正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金融成为当地居民致富路上的一把“金钥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夏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后,宁夏监管局聚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提高“三农”金融供给能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喜银福是闽宁镇养牛致富的带头人。从2000年用一笔1.2万元的贷款购买一辆农用三轮车开始,移民到闽宁镇的喜银福通过贩卖水果、牛羊挖掘出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启了他的牛羊养殖事业。2011年,永宁县福运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在喜银福的带领下,闽宁镇福宁村养殖小区内养殖专业户达到80家,户均收益5万余元。2013年,通过合作社担保,42户农民拿到了260余万元贷款。2022年,专业合作社又贷款100万元,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从贫困户到脱贫,再到成为致富带头人,这种案例在我们这里非常多。”永宁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振东表示,在闽宁地区,该行年投放基准利率贷款近1亿元,年均为闽宁地区办理创业类贷款5500余万元,培育了一批优先致富的产业带头人。谈到当地居民融资中的难点,朱振东告诉记者,从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镇子上的移民往往“家底薄”,创业缺乏充足的资金。而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客户缺乏有效抵押物,授信困难重重。经过调研,当地金融机构找到了一大突破口——信用。为解决信用评估的问题,2020年以来,银行客户经理挨家挨户现场采集信息,现场评级授信、现场发放小额免担保免抵押信用贷款。据介绍,永宁农商行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闽宁镇六个行政村1.3万农户的普惠建档、普惠评级,有效农户授信面达到47%左右,授信金额达7.79亿元。“要把农户的信用转成财富。”邮储银行宁夏分行三农部负责人李晶告诉记者,该行的信用贷款结余已经占到了个人经营性贷款的63%以上。“农户只要诚实守信,有生产经营项目,有增收致富愿望,无须抵押担保,即可获得全流程线上化的贷款。”李晶说。2020年以来,邮储银行宁夏分行重点推进“整村授信”。通过“线上+线下”“人工+科技”“银行+政府”的方式,建设信用村、评定信用户,为农户普遍授信。线下,该行进村入户实时采集关键信息;线上,积极对接外部三农数据,丰富农户数据维度,为农户精准画像。该行通过“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支用、动态调整”的方式,向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铁彦忠是闽宁镇福宁村福宁养殖园区的肉牛和育肥羊养殖大户,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今年4月份,邮储银行永宁支行在该村开展“整村授信”时,在铁彦忠家中10分钟即完成20万元纯线上信用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全流程,让他倍感惊喜。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以来,邮储银行永宁支行已在福宁村评定信用户567户,主动授信率达到89.6%,用信率达到28.3%。不仅在闽宁镇,“整村授信”正在宁夏广袤的乡村铺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夏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监管局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工程,截至2023年9月末,“整村授信”覆盖全区2193个行政村,累计授信户数44.29万户、金额395.53亿元,有效农户授信面达80%以上。同时,结合乡村金融服务特点,宁夏银行机构积极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便民服务点+网络金融+流动服务“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全区193个乡镇和2193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