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02, 2023

哪些企业的统计诚信好,哪些企业将被列入统计失信“黑名单”,这下有了评定“门槛”。2月14日,重庆市统计局消息称,即日起该局印发《重庆市企业统计信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认定、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等活动进行明文管理。 按照《管理办法》,重庆市企业统计信用评价等级分为统计诚信企业(A级)、统计信用异常企业(B级)、统计一般失信企业(C级)和统计严重失信企业(D级),实施分级分类和动态管理。其中,按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执行统计调查制度,积极配合统计执法检查、核查和查询,连续2年未被列入联合惩戒失信名单,连续2年未发生任何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行为的企业,即认定为统计诚信企业。 《管理办法》还分别对统计信用异常企业、统计一般失信企业和统计严重失信企业的认定条件进行逐项说明。对于列入统计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在公示满6个月后,且已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改正统计违法行为且未再发生统计违法行为后,可提出信用修复申请,由相关统计机构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核实,并作出决定。 另外,企业有证据证明其被认定的依据或公示信息不准确,也可要求作出认定决定的统计机构进行更正;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举报企业统计失信行为,以及统计机构在统计失信企业信用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了解更多>
17 02, 2023

日前,公安部公布2022年“断号”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断号”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共侦办案件1.1万余起,关停接码平台130余个,捣毁“猫池”窝点800余个,缴获“猫池”、GOIP等黑产设备1万余台,查扣手机黑卡240余万张,查获网络黑账号4200余万个。 据介绍,十大典型案例分别是: 江苏公安机关破获张某等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江苏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张某等人搭建“猴发卡”网络交易平台,为社交类网络黑账号及黑产软件交易提供非法中介服务,招揽号商等1.4万余家商户入驻,日均活跃商户400余家,并按交易额一定比例向商户收取所谓“管理费”。江苏公安机关抓获平台运营者张某等犯罪嫌疑人62名,涉案金额7500余万元。 天津公安机关破获韩某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天津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韩某某在网上购买微博账号和手机号码,贩卖给境外诈骗团伙牟利。天津公安机关顺线打掉1个网络黑账号交易平台和两个号商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扣涉案手机120余部,查获网络黑账号20万余个、手机黑号5万余个,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浙江公安机关破获马某某团伙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浙江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某公司为完成市场客房价格信息采集项目,非法从马某某团伙手中购买大量虚假实名手机号和某旅行住宿平台网络账号,并利用上述账号登录相关平台采集客房价格信息。浙江公安机关顺线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打掉接码平台1个,查扣涉案手机和电脑30余部,查获手机黑号100余万个,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 江苏公安机关破获邹某某等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江苏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邹某某伙同他人搭建非法网络平台,为买卖租赁网络黑账号等黑产活动提供中介、担保服务。江苏公安机关顺线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查获非法交易活动近20万件,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 四川公安机关破获许某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四川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许某某、鳌某某等人组建“村推”团伙,打着帮助农村老年人激活医用电子凭证的幌子,骗取老年人手机恶意注册网络账号。四川公安机关顺线打掉“村推”团伙4个、网络黑产工作室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5名,查获涉案网络黑账号5万余个,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江苏公安机关破获薛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江苏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薛某等人搭建黑产工作室,通过网络大量购买微博账号,利用群控软件“养号”,并按照买家的要求,对微博账号进行实名验证、换绑,严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危害互联网管理秩序。江苏公安机关顺线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查获微博“黄V”等级黑账号1万余个、其他网络账号400余万个、“养号”等黑产软件4个。 陕西公安机关破获王某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陕西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王某某为牟取不法利益,收购二手手机并将其改装为具有嗅探功能的黑设备,贩卖给从事注册网络黑账号活动的不法人员;何某某等人从王某某手中购买上述黑设备,利用非法采集到的手机号码和短信验证码大量注册网络黑账号,贩卖给境外诈骗团伙牟利。陕西公安机关顺线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查扣手机1100余部、网络黑账号60余万个,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河南公安机关破获张某某等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河南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2019年以来,张某某等人搭建“猫池”窝点15个,从事注册、贩卖网络黑账号等黑产活动。河南公安机关顺线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查获手机黑卡4.2万余张、网络黑账号210余万个、“猫池”设备1136台、电脑137台、手机63部,涉案金额480余万元。 安徽公安机关破获岳某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安徽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岳某某等人利用网络黑产软件批量注册网络黑账号,贩卖牟利。安徽公安机关顺线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打掉1个制作黑产软件的犯罪窝点,查获手机黑号200余万个、网络黑账号500余万个、公民个人信息2000余万条、黑产软件50余个、源代码12套。 重庆公安机关破获朱某、石某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重庆公安网安部门侦查查明,朱某等人大量购买学生及留守老人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公民个人信息,批量注册支付宝、淘宝商铺等网络黑账号,贩卖牟利。重庆公安机关顺线打掉6个犯罪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57名,查获公民个人信息2.1万余条、网络黑账号4万余个,涉案资金183万余元。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网络黑产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进一步加大“断号”行动工作力度,紧盯关键环节,采取有力举措,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强化行业整治和源头治理,切实维护网络秩序和群众合法权益,全力营造安全、清朗、有序网络空间。

了解更多>
16 02, 2023

日前,江西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个人业绩实行告知承诺制的通知》,明确由省住建厅核准的建筑业企业、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事项的个人业绩从4个方面实行告知承诺制。 省住建厅核准的建筑业企业、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资质(均不含公路、水利、通信、铁路等资质)的技术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绩实行告知承诺制。企业申报上述资质时,相应人员需通过“江西住建云”微信小程序对个人业绩信息确认并承诺业绩真实性,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个人业绩信息应填报完整详细,准确反映个人业绩情况。个人业绩信息填报不完整不准确的,初次受理部门应联系并指导企业填报完整重新申报。对作出虚假承诺的个人和企业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抽查或核查发现承诺不实的,企业1年内取消告知承诺申报资格;因承诺不实,企业不符合资质标准要求,依法不予许可或撤销相应企业资质;相应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按个人承诺条款承担相应责任及处理结果。企业参与弄虚作假的,扣除相应企业信用评价分数,并依据相关资质管理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了解更多>
16 02, 2023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其中,在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文件明确,要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评估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 据了解,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要求。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明确地方政府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县域农户、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

了解更多>
15 02, 2023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外地游客的必到打卡地。近期,让游客们欣喜的是,这条百年老街的百余商家都拥有自己的诚信二维码,只要扫一扫码,便可知晓商家的注册信息、所获荣誉及消费等各种信息。“有了这个诚信码,出门在外,也可以放心消费了。”住在马迭尔宾馆、已经在中央大街吃游购了两天的湖北游客黄女士满意地说。 让游客们满意的“码上诚信”,是以市场主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采用国家公共信用报告标准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归集、展示、识别市场主体公共信用信息和自愿申报信息的个性化信息码。从2021年起,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市场监管局、省文旅厅等16个中省直部门,加大“码上诚信”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形成“守信有益、信用有价”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打造“诚信龙江”。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赋码市场主体达165万家,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的5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全部赋码市场主体的41.8%,住宿和餐饮业占12.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10.8%。累计被评价市场主体64万家,好评率达到96.9%。信用预警企业10116家,占全部赋码市场主体1.6%。如今,黑龙江“码上诚信”推广应用工作,已由推广赋码全面转向为引导市场主体公开展示和场景应用。 积极引导市场主体通过产品外包装亮码,推广应用“码上诚信”为黑龙江产品打上了诚信标签。牡丹江市创新开展“码上诚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诚信经营擦亮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引导渤海靺鞨绣、兰氏金疮膏、韩铁花清真月饼等生产企业的优质产品亮码销售;鸡西市推动当地特产鸡西冷面、鸡西榨菜生产企业亮码销售;黑河市在火山矿泉、“极境寒养”大豆、山珍等系列产品外包装亮码。 在文化旅游和商务贸易领域推广应用。推动全省老字号企业赋码,目前已完成赋码48家,占全省老字号企业的47%;齐齐哈尔市引导旅游商圈内300余家餐饮、住宿、纪念品销售企业亮码,查罕诺旅游景区已实现全覆盖;佳木斯市建设“码上诚信+地图”,全国各地游客可直接通过“信用中国(黑龙江佳木斯)”网站,线 上扫码了解佳木斯市全域“码上诚信”市场主体地址和信用情况,全市19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已实现主动亮码。 在电商平台和保险领域推广应用。伊春市与美团外卖合作,推动辖区第一批50余家商户通过美团外卖客户端实现亮码,让消费者在选择外卖时,能够即时掌握商家经营资质和信用状况;七台河市实现了辖区22家保险公司赋码和亮码全覆盖。 在教育医疗和政务服务领域推广应用。鹤岗市引导学校将配餐企业的“码上诚信”于校园显著位置展示,推动配餐企业在配送餐盒上亮码,监督配餐质量,保障校园配餐食品安全;哈尔滨市南岗区、双鸭山市尖山区和伊春市乌翠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码上诚信”服务窗口,为亮码市场主体设立优先办理和绿色通道服务。 在交通运输和中介服务领域推广应用。双鸭山市621辆出租车、黑河市北安辖区1620辆出租车、绥化市肇东辖区1500辆出租车通过贴纸和挂牌参与亮码,作出诚信经营承诺,接受乘客监督;齐齐哈尔市80余家机动车、食品和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实现亮码;双鸭山市12 家房地产开发公司、15家中介公司、8家评估公司主动亮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