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05, 2023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旨在对标世界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推广实施《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国际标准(以下简称ISO56005国际标准),切实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和创新水平。 据了解,ISO56005国际标准是由我国提出并推动制定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是创新管理国际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目标是通过3年时间,逐步实现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创新管理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全覆盖。试点企业全面实施ISO56005国际标准,创新管理体系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深度融合,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管理实践案例,培育出一批支撑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高价值核心专利,助力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企、单项冠军企业和领航企业,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了解更多>
25 05, 2023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部署开展2023年度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行动,助力广大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减负,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此次行动聚焦三大领域开展重点整治。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机构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重点查处行政机关不落实停征免收有关收费项目、不按要求降低收费标准、不执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有关规定、转嫁成本、强制或变相强制收费,行业协会商会利用行政权力或行政影响力强制或变相强制入会、接受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等行为。着重规范电子政务平台等中介机构以技术维护费、服务费等名义向经营主体收取经营服务性费用的行为。 聚焦金融领域收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严格落实支付手续费减免等各项惠企收费政策,依法查处商业银行未按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融资服务中不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强制搭售、转嫁费用以及以银团贷款名义违规收费等行为。 聚焦港口口岸收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大港口口岸收费监管力度,督促船公司、船代公司、堆场、报关行等口岸收费单位严格执行价格法律法规,依法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收费、重复收费、不执行收费优惠政策等价格违法行为。 整治行动开展期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往年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同时欢迎社会各界通过12315进行投诉举报。

了解更多>
25 05, 2023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最高法执行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最高法将适时出台新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意见,发布一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公检法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凝聚依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强大合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国法院执结917万余件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合法权益。 最高法执行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人民法院坚定不移推进执行联动和执行信息化建设,提升执行工作能力。目前,已经建成了以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为主、以地方法院“点对点”为辅的网络查控系统,截至2023年4月底,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累计查控案件13628.08万件,累计冻结资金28044.58亿元,有力维护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据介绍,人民法院深入开展联合信用惩戒,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自2013年最高法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通过采取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出行、购房、投资、招投标、乘坐飞机、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措施进行限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有力助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了解更多>
24 05, 2023

近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3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今年将继续完善信用承诺制度,持续增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大幅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升信用监管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 据悉,《行动计划》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在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方面,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在科研、税务等重点领域深化信用承诺应用,加强信用承诺信息归集共享。 在加大信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方面,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水平,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金引导作用,落实融资担保机构保费补偿补贴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信贷融资方式,积极拓宽动产和权利担保业务范围,加强对重点领域金融及贷款支持,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创新推广,规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 在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方面,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合同履约监管;完善消费维权制度机制,严厉惩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依法依规完善各类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大力推广信用报告应用;强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监管以及商标代理机构信用承诺应用和信用监管,严厉惩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归集公开,建立慈善组织活动异常名录。 在提升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水平方面,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迭代升级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网站;编制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提升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大力推进食品药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价格、统计、财政性资金使用、电力市场等重点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信用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提高信用人才培养质量。

了解更多>
24 05, 2023

为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成果,彰显信用经济的意义和价值,文化和旅游部于“5·19中国旅游日”当天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典型案例”,并推出专题展示页面。 “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典型案例”专题页面包含1篇试点工作成果综合性概述和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市武隆区、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山东省日照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重庆市铜梁区、甘肃省张掖市、青海省海西州14个试点地区的案例汇编。 据了解,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14个试点地区围绕培育信用品牌、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创新应用场景、促进信用消费、完善信用承诺制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等试点任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彰显了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探索发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有助于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文化和旅游市场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本次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将成为贯彻落实中央顶层设计与探索创新地方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率先突破重点难点与总结推广优秀经验的有益尝试,也将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积极发展服务消费贡献文化和旅游行业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信用经济试点工作,创新应用信用手段,释放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潜力,实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工程,充分发挥信用在促消费、增活力、稳主体、优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行业信用环境,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