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质效。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着力健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坚守科创板、创业板定位,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性。”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历史交汇期,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资本市场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直接融资功能彰显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举措密集落地,从加大股债融资支持、优化制度供给等方面,引导更多资源集聚到科技创新领域。2月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实施,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资本市场包容性和成长性进一步增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市场结构和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得以成功上市。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超5000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一半。年内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新上市企业中占比超过七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一批先导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和创新资本形成的重要载体,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7月9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公布,以鼓励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重要作用。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私募条例的实施,必将增强行业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私募基金在直接融资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助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科技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进一步畅通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精准支持,今年4月份,证监会印发《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推动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发行REITs、研究推出科创债ETF等具体举措。数据显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已共支持近190家企业融资超过2100亿元,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积极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创债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能够有效拓宽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未来,科创债发行规模有望稳步提升,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化,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此外,监管部门还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通过关键制度改革增强对科技企业上市的包容性:包括优化红筹架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上市制度,更好地适应高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股权设计需求;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支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企业上市等。 系列政策支持下,创新资本正加速汇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彰显。毕马威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发生177宗IPO交易活动,募资总额2240亿元,以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科技板块IPO数量和融资额乘势而上,新股数和融资均排名居前。 多层次市场协同发力 科技创新企业具有“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科创企业所需资金类型不同,建设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更好满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证监会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基本形成了错位发展、各具特色、适度竞争、互补互联的格局,在服务科技创新上卓有成效。 科创板“硬科技”底色越来越亮。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四周年。4年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500家,市值约6.4万亿元,首发募资总额逾8500亿元,为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了一条对接资本市场的“高速公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科创板改革了发行上市审核制度,降低了上市门槛,提高了上市效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本支持和市场平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包容、高效的融资渠道,缓解了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赵鹏表示,未来在全面注册制下,科创板要继续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与主板、创业板形成更加清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更加注重企业的价值成长能力和创新驱动力,为更多优质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创业板始终坚持“三创四新”定位,“高成长、优创新”特色鲜明,优质创新资本中心正加速构建。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创业板新增注册制上市公司逾460家,IPO募资总额4500亿元,新上市企业主要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覆盖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扎实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集聚。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逾200家,比开市时翻了一番多。开市以来股票公开发行融资超40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 “总体来看,各板块坚持差异化定位,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身处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上市融资需求。”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未来应继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制度创新,扩大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范围,实现各层次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更广义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差异性、多元化、长期性的融资渠道,帮助更多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企业摆脱资金难题。 还需补齐制度短板 在鼓励更多资金投向创新创业领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同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尚不完善,还存在资源配置功能有待加强、投入产出效益有待提高、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未来资本市场应如何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专家认为,应从拓展资金来源、丰富投资品种、完善基础制度等多方面继续发力,加快推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资金端方面,要继续丰富长期资金来源,优化投资者结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陈文辉近日表示,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耐心资本,这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对此,他建议要完善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促进养老金规模增长,并优化养老金产品和投资政策;发展长期寿险市场;发展好保险主业;提升股权市场流动性,让“短钱变长”。 产品端方面,要创新开发出更丰富、更具特色的金融产品,以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特殊融资需求。田利辉建议,可以推出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债券、科技创新板块指数基金等金融工具,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和风险分散机会,吸引居民财产转化为理财产品。 科技创新企业前期投入大,收入和盈利有个爬坡跃升过程,前沿性、基础性、早期性的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我国创投基金投资的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数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投资期限偏短。政府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比例也需提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成员纪敏表示,要支持募集长期、稳定且具有一定风险偏好的资金来源。并通过税收、监管等政策优化,在资管产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领域,鼓励长期投资、权益投资和风险投资。 此外,助力科技创新,还离不开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度。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加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能够提升跨国资本流动性,有利于国外机构投资者引入新的技术,助力企业创新。国外机构投资者具有一些独特性质,例如更加独立于本地管理层、持有更加多元化的股票组合等,能够对我国企业创新带来促进作用。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此前表示,证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守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差异化特色化定位,探索建立覆盖股票、债券和私募股权的全方位全周期产品体系,持续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制度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适时出台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民生计量领域市场经营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消费权益,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7月~12月组织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 此次综合整治聚焦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和生产假冒伪劣、具有作弊功能电子计价秤的企业;对集贸市场、商超、水果店、夜市、流动摊贩等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使用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计价秤等计量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手段,强化技术支撑、推进综合治理、形成监管合力,通过为期半年的综合整治,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满意的市场消费环境。
记者从7月24日举行的中国—中亚知识产权合作论坛上获悉:近年来,新疆坚持创新驱动,精准对接“八大产业集群”,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新疆高标准召开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产权强区推进大会,为新疆知识产权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2019年以来,新疆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5%,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年均增长61.7%,商标注册量年均增长16.5%。14项专利获评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2项。产学研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培育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1家。 自治区紧贴企业需求,深入推进专利转移转化。2019年以来,支持专利实施项目93个;推出“知疆通”“商标贷”等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融资超过60亿元。大力推动“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干”等7个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地理标志用标企业年产值超过360亿元。 自治区还打造了“数据+运营+服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新疆大学成功获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设国家专利导航服务基地4个,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受理窗口12个,专利、商标代理机构620家,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效更加显著。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朱新表示,新疆与中亚五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密切的经贸往来,希望与中亚五国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健全有力的保护维权体系,构建良好的共赢发展格局,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尽快形成一批知识产权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为中国—中亚的创新创业、科技交流、经贸往来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日前,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明确了下半年资本市场监管工作重点。会议表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强化穿透监管,探索运用更多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问题线索发现能力。 会议认为,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证监会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资本市场领域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投资端改革和监管转型。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证监会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企业债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落地实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零容忍”执法震慑持续强化,市场生态不断优化,依法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实施强制退市并进行立体化追责。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深入推进,突出强化政治引领,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和中央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结合资本市场实际,把握好提振信心、保持定力、坚守稳健、改进作风4个原则,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以市场稳、功能稳、政策稳,促进预期稳。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监管水平,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质效。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着力健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坚守科创板、创业板定位,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性。推动公司债和企业债协同发展,做优做强科创债,抓紧推动消费基础设施等新类型公募REITs项目落地。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功能,更好服务经济平稳运行大局。 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投资端改革和监管转型。高质量建设北交所,一体强化新三板市场培育功能,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统筹开放和安全,做好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工作,推出更多“绿灯”案例。 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强化穿透监管,探索运用更多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问题线索发现能力。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把关责任,加大对第三方配合造假惩治力度。加强跨部委协作,增强打击系统性、有组织造假的合力,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典型违法案件,进一步营造敬畏法治的良好市场生态。 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全面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完善配套规则和机制,对创投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健全促进常态化分红的机制安排,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诚信经营。完善行业机构监管制度体系,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推动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行业机构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管协同,坚持把“大投保”理念贯穿资本市场工作全流程各方面,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坚决守牢风险底线。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等部署。坚持股债联动,继续保持房企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稳定。继续有序推动金交所、“伪金交所”风险防范化解,加大对非法证券活动打击力度。
记者从7月24日举行的中国—中亚知识产权合作论坛上获悉:近年来,新疆坚持创新驱动,精准对接“八大产业集群”,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新疆高标准召开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产权强区推进大会,为新疆知识产权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2019年以来,新疆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5%,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年均增长61.7%,商标注册量年均增长16.5%。14项专利获评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2项。产学研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培育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1家。 自治区紧贴企业需求,深入推进专利转移转化。2019年以来,支持专利实施项目93个;推出“知疆通”“商标贷”等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融资超过60亿元。大力推动“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干”等7个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地理标志用标企业年产值超过360亿元。 自治区还打造了“数据+运营+服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新疆大学成功获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设国家专利导航服务基地4个,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受理窗口12个,专利、商标代理机构620家,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效更加显著。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朱新表示,新疆与中亚五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密切的经贸往来,希望与中亚五国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健全有力的保护维权体系,构建良好的共赢发展格局,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尽快形成一批知识产权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为中国—中亚的创新创业、科技交流、经贸往来贡献知识产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