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08, 2023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知识产权执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针对当前侵权假冒行为的新特点,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法治保障,建立完善执法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基本建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社会监督协调运作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也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执法,严厉查处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督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落实“通知—删除—公示”责任。 《意见》突出知识产权执法的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和重点环节。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加强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加大外商投资领域和老字号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举报投诉较多的商品交易市场以及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的执法。严厉查处恶意申请注册商标和违法开展商标专利代理等行为。 《意见》强化执法支撑保障措施。一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行风建设,提升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化水平。二是健全完善执法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完善线上线下结合、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的全链条执法。三是强化执法技术支撑,结合开展“数字+执法”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和规范执法数据报送、情报实时归集、线索科学分析、数据有效利用。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沟通联系,健全知识产权权利人联系名录。五是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执法人才建设发展计划。 《意见》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制度机制,着力构建上下统一协调、优化协同高效的执法体系。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强化工作指导,建立完善业务咨询和请示答复制度。加大宣传普法力度,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了解更多>
17 08, 2023

价格监管工作事关企业经营成本,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广大市场主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治理切实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突出问题导向 助企纾困办好实事 聚焦社会关注、企业反映强烈、问题较为突出的乱收费行为,聚焦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金融服务、口岸进出口环节、水电气暖等领域,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治理,严厉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积极帮助经营主体减负纾困,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负担。今年以来,共实施经济制裁796.02万元,为经营主体减负1714.06万元,有效推动降费减负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经营主体实实在在享受到价格监管红利,为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突出调查研究 助推口岸经济发展 多次深入瑞丽、磨憨等口岸开展进出口环节收费调研,对全省恢复货运功能口岸(通道)在各环节的收费情况开展全链条调研,系统了解经营者在各进出口环节中产生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掌握市场监管部门在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研究制定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执法指南,健全完善由财政、口岸办、发展改革、交通运输、海关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口岸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持续推动清理规范口岸收费各项工作,提升口岸服务效能。 突出行政指导 规范银行收费行为 指导银行落实主体责任,成立价格管理领导机构,建立价格员制度和财务报表定期报送制度,每年举办服务收费培训并开展自查自纠。先后就做好全省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监管,规范银行服务价格工作采取一系列举措,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转嫁房地产抵押评估费、抵押登记费等政策界限,对规范全省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行为,完善市场监管部门与银行之间的联络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全省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得到行之有效的规范。召开2023年驻滇商业银行违规收费整治“回头看”暨提醒告诫会,通报近年来商业银行违规收费典型案例,对银行违规收费行为进行提醒告诫,要求各商业银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举一反三,以查促改。

了解更多>
17 08, 2023

近日,最高检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保持对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污染环境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同时对11起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污染环境案进行挂牌督办。 这11起案件分别为:北京通州李某等人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污染大气案、辽宁朝阳许某某等人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水体案、上海嘉定范某某等人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污染水体案、江苏无锡某纸业有限公司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水体案、山东潍坊程某等人篡改自动监测数据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河南平顶山某钢铁有限公司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大气案、河南平顶山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大气案、湖南长沙张某某等人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水体案、重庆綦江谭某等人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水体案、重庆梁平陶某某等人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水体案、贵州遵义杨某某等人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水体案。 据了解,2023年以来,各地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密切联系配合、相互协作支持,纵深推进打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集中侦破一批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依法严惩一批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联合挂牌督办的11起案件,案情较为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社会影响也十分恶劣,相关地方办案单位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认真落实督办要求,加强协作沟通,组建工作专班,形成执法司法打击合力,依法惩治涉案单位和违法犯罪人员,有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了解更多>
16 08, 2023

近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五年,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拟提供总额不低于1000亿元的授信支持;其中,与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密切相关的“科技贷”业务,未来五年将提供总额不低于100亿元的授信支持。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是全省‘科技贷’业务第一家实现贷款投放的合作银行,支持企业家数和业务量连续8年位列合作银行第一,‘科技贷’业务合作银行绩效评价连年第一。”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志能介绍。截至7月末,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科技贷”业务累计支持企业1194家次,实现放款70.6亿元。 面向“十四五”,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亟须金融机构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满足科技创新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表示,此次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为河南省实验室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产业链发展升级等提供综合性、全方位、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 根据协议,双方合作将会不断深化和拓展,助力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双方还将积极联合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路径,推动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了解更多>
16 08, 2023

公安部日前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十大典型案例。 云南怒江“2·1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1月,云南怒江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网络赌博案件过程中发现,大量用于洗钱的支付宝账号在某地集中注册且号主对相关行为不知情。经查,昆明某网络科技公司、曲靖某商贸公司以免费帮助地方医保部门推广电子医保卡的名义骗取医保部门授权文件,再层层转包给各地市“地推”团伙,诱骗乡镇居民注册,同时,骗取手机号、验证码和公民身份证信息,批量注册各平台网络账号,再贩卖给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水军等团伙用于下游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3月,怒江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打掉医保“地推”团伙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1名(其中“内鬼”3名)。 广东佛山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2月,广东佛山公安机关发现,本地一家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利用通讯群组非法出售事故车主信息。经查,该公司为拓展汽车维修中介业务,勾结保险公司、拖车公司以及路政部门工作人员,非法获取交通事故车主信息,并根据车辆品牌、事发地等联系特定汽车4S店、汽修厂,通过送保养、油卡等好处诱导事故车主前往指定地点维修,赚取信息中介费用。相关汽车修理机构通过故意夸大损失、以换代修等方式侵害相关保险公司及车主利益。3月,佛山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47名,查获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山东济南席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3月,山东济南公安机关发现,大量本地群众收到一儿童照相馆的广告骚扰电话。经查,该照相馆实际控制人席某为推广儿童照相业务,从家政公司、妇婴用品销售企业、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雇佣工作人员拨打骚扰电话进行精准营销。同时,将上述信息转卖至月子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牟利。4月,济南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查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安徽宣城“1·10”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1月,安徽宣城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称其在一互联网借贷平台填写个人信息申请车辆贷款后,收到本地另一贷款公司的推广电话,怀疑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经查,该举报群众申请贷款的平台既无借贷资质也不从事借贷业务,而是一家从事“居间助贷”的中介公司,该公司伪装成正规借贷公司在搜索引擎、网络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广告,吸引有贷款需求人员填写公民个人信息后,在当事人未授权的情况下,通过代理将相关信息出售给贷款人归属地的贷款公司牟利。5月,宣城公安机关对该案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39名,打掉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居间助贷”公司3家,查获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 江苏无锡秦某等网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1月,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发现,网民“法不容情”发布大量查询公民户籍、婚姻状况、寄递物流、住宿、财产等信息的广告。经查,秦某等人通过法律工作者专用交流平台勾结执业律师,通过虚构案件出具虚假文书、介绍信等文件,向司法机关、金融部门以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调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牟利。3月,无锡公安机关对该案开展集中收网,摧毁一条以律师身份为掩护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产链条,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其中执业律师3名),查获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浙江宁波李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5月,浙江宁波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网络诈骗案件时发现,诈骗分子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经查,李某等人成立某网络传媒有限公司,联系“网红”在某平台直播间带货页面以低价销售网红教学素材为诱饵,骗取用户购买商品并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进而将相关信息出售给下游诈骗团伙。诈骗团伙利用受害人不了解网络直播行业但急迫希望成为“网红”赚钱的心理,对受害人开展精准营销,出售虚假直播培训课程,并许诺为其直播间提升粉丝数量,骗取受害人培训费、服务费等费用。6月,宁波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并顺线打掉下游直播培训诈骗团伙,查获涉案金额560余万元。 福建厦门某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泄露案。2月,福建厦门公安机关接到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报案,称其公司信息系统被攻击导致大量用户信息泄露。经查,马某发现该公司开发的“跟单宝”系统中的交易记录等信息具有经济价值,指使杨某、陈某等人入侵该系统,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转卖至李某涛、刘某海、黄某南等人处。李某涛利用上述信息通过拨打骚扰电话、邮寄产品等方式向受害人进行精准营销。3月,厦门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查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此外,厦门公安机关还依法对该公司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上海闵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3月,上海闵行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网络诈骗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准确掌握受害人的网购记录、物流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经查,彭某等人在境外网站发现有人有偿求购物流信息,随即与该人联系获取木马程序,并应聘为快递公司员工,利用工作便利在快递公司业务计算机内植入木马程序,其上线通过木马程序获取大量快递信息,并利用上述信息进一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5月,上海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抓获采取相似手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8名。 陕西西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2022年7月,陕西西安公安机关接到通信部门通报,称本地存在违规开展外呼服务的第三方通信公司。经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存有大量宽带装机记录等公民个人信息,公安机关立即对信息来源开展调查。经查,西安某通信公司员工刘某军为牟取不法利益,指使严某开发批量获取通信运营商内部系统数据的程序,部署于运营商内网,并将程序使用权限出售至第三方通信公司,第三方通信公司工作人员张某宁使用该程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按照其客户要求通过拨打骚扰电话的方式进行精准营销。2023年6月,西安公安机关对该案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其中通信运营商工作人员1名)。 福建龙岩某公司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2月,福建龙岩公安机关接到大量群众举报,称购买新房后收到大量装修建材类营销骚扰电话。经查,龙岩某房地产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并向郭某等人出售大量业主信息,郭某再将上述信息分别转卖至建材家居、装修设计等公司,相关公司雇佣人员或违规使用外呼系统拨打骚扰电话进行精准营销。此外,相关公司将工作中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相互交换、转卖。3月,龙岩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其中房地产行业工作人员1名),查获涉案金额30余万元。此外,龙岩公安机关对该案启动“一案双查”,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予以行政处罚。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