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09, 2021

近日,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简称“广州市物业协会”)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广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结果(9月版)的通告》,256家物业服务企业获得本次信用评级,其中AAAAA级企业100家、AAAA级企业156家。 这是广州市物业行业的首份信用评价结果,将成为业主选聘物业、前期物业招标提供重要依据。 记者了解到,2017年国务院取消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行政审批事项以来,物业服务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为行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市场主体良莠不齐、质价不符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广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相继印发,标志着广州市对物业服务企业行政监管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广州市逐步构建了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企业信用评价、行业诚信建设成为物业服务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信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面积、主营业务收入、守信信息和失信信息等4个方面。其中,失信行为主要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服务行为不规范,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规定或者强制性标准,被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或其他行政处理决定等。据了解,广州市已完成1330家企业信息、5319条项目信息、976家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承诺书数据入库。 记者从今年8月发布的《广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了解到,广州市还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及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公众可以通过网站查询企业的守信、失信、在管物业项目等信息,强化公众参与监督;完善了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失信信用修复程序,以此鼓励企业主动纠错,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水平。目前,广州市已经累计公布30家物业服务企业失信行为,有效推动了物业服务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 在评选中,广州市物业协会设立信用评价综合总分排行榜,从多个维度对会员单位进行评价,得出物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综合总分排名,并根据排名确定AAAAA、AAAA、AAA三个信用等级。首次公布的结果显示,100家物业服务企业被评为AAAAA级企业,156家物业服务企业被评为AAAA级企业。 推动行业阳光发展,不仅要靠政府和企业的互相配合,很多时候,也需要社会组织从中发挥桥梁作用。近年来,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登记在册社会组织8095个,成为行业自律、服务群众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据物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评价结果,不但是协会对企业开展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依据,也将为业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参考;也可作为前期物业管理招标的评标权重。 未来广州物业协会也将以企业信用评价活动为抓手,积极倡导并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企业诚信经营环境、规范行业秩序并提醒企业防范信用风险;将信用评级与协会服务紧密结合并积极探索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的新渠道和合作新机制,为信用企业提供更多有力支持,共同营造社会各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除了物业管理信用系统之外,广州市还建成了业主决策电子投票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为物业行业管理提供支持。据统计,截至目前,广州已完成3463个住宅小区电子投票数据库建设。全市96万人次业主利用电子投票方式参与小区管理决策。

了解更多>
22 09, 2021

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强文娱领域从业人员日常税收管理,对明星艺人、网络主播成立的个人工作室和企业,要辅导其依法依规建账建制,并采用查账征收方式申报纳税。要定期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近期要结合2020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办理情况,对存在涉税风险的明星艺人、网络主播进行一对一风险提示和督促整改,对2021年底前能够主动报告并及时纠正涉税问题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对税务机关调查核实和督促整改工作拒不配合的,要依法责令限改,并提请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协助督促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严肃依法查处。要定期开展对明星艺人、网络主播的“双随机、一公开”税收检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依规加大对文娱领域偷逃税典型案件查处震慑和曝光力度。要加强对基层税务机关日常征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税务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通知要求,要着力加强明星艺人、网络主播经纪公司和经纪人及相关制作方的税收管理,督促其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提供相关信息并配合税务机关依法对明星艺人、网络主播实施税收管理工作。 通知明确,要切实规范文娱领域涉税优惠管理,对各类违规设置或者以变通方式实施的税收优惠,各级税务机关不得执行。依法开展对明星艺人、网络主播是否应享受税收优惠情况的核查,既要严格禁止扩大税收优惠政策执行范围,也要确保相关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应享尽享税收优惠。 通知同时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明星艺人、网络主播等文娱领域从业人员及其经纪公司、经纪人的税法教育和宣传引导,对相关人员和企业提出的纳税缴费服务需求及合法合理的涉税费诉求,要及时研究解决。对依法诚信纳税的文娱领域从业人员及企业,要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文娱领域从业人员及企业的税法遵从度,切实促进文娱领域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了解更多>
18 09, 2021

“绿码通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在求职招聘领域也得到应用——近日,全国首创的职业诚信绿码在福州家政、保安等行业上线应用,为求职者和用人方之间提供了一条“诚信纽带”。 职业诚信绿码由福建省首家人力资源开发科研机构——慧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院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福建人才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数据平台,职业诚信绿码涵盖了求职者身份信息、社会负面记录、诉讼失信记录、金融风险记录等丰富内容。持有职业诚信绿码,意味着求职者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公安、司法、金融等)没有失信记录或不良记录,反之则显示为红码,从而为用人方了解求职者的诚信信息搭建了“快速通道”。 “因涵盖个人信息,职业诚信绿码在应用时,需事先得到求职者的同意,数据也经过了脱敏、脱密。”福建人才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生介绍,“一般而言,对求职者的背景调查是录用之前的最后一道程序,当用人方决定启动这项程序时,可通过‘人才云服务’小程序发送查询请求,经求职者授权同意后,由求职者上传身份证信息、电子签名并进行人脸识别,如果没有不良记录,一分钟就能生成职业诚信绿码,个人信用信息一目了然,帮助用人方快速决策。” 据介绍,职业诚信绿码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福建人才云科技有限公司职业诚信绿码推广负责人陈育平举例说,当企业或雇主招聘保安、家政人员时,可通过职业诚信绿码的使用,查询求职者的不良社会安全记录,如犯罪、在逃、前科、吸毒涉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安心用人,避免因事先不了解情况日后产生麻烦。 对求职者而言,职业诚信绿码更能让自己得到信任,从而在职场竞争中获得“加分”。日前,家政从业人员周先生在求职时,生成了全省家政行业第一张职业诚信绿码。“有了职业诚信绿码,自己更容易得到雇主的青睐,还能得到公司的优先推荐,收获很大!”周先生表示。 目前,职业诚信绿码已申请专利。自上线以来,已在福州不少企业的招聘中得到应用。“职业诚信绿码为求职人员建立了个人职业诚信档案,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同时,大大降低了用人方风险,取得了双赢成果,是‘信用福州’建设取得的新进展,也是‘数字福州’造福群众的新案例。”福州市诚信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了解更多>
18 09, 2021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方案》指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大力支持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信贷投放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支持保险公司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积极参与重点帮扶县经济社会建设。 《方案》明确,优先在重点帮扶县设立银行保险机构。过渡期内,银行保险机构在重点帮扶县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要适当增加,已在重点帮扶县设立的银行保险分支机构不得撤销。 根据《方案》,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努力实现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所在省份贷款增速,力争到2025年底,各重点帮扶县存贷比达到所在省份县域平均水平。除国家禁止和限制类行业外,银行机构在重点帮扶县发放的贷款利率要低于其他地区,鼓励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放款。 《方案》提出,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确保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有1款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适当降低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费率。支持保险公司优先在重点帮扶县开展防止返贫保险,保险公司承办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要对重点帮扶县的低收入群体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 《方案》最后强调,银行保险监管部门要设立“绿色通道”,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在重点帮扶县设立分支机构,可适当放宽重点帮扶县保险分支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要求。进一步提高重点帮扶县不良贷款容忍度,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好尽职免责要求。银行保险监管部门和银行保险机构要制定支持重点帮扶县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认真抓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助力重点帮扶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了解更多>
17 09, 2021

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招用条件、招用程序、从业禁止、行为“红线”、监督检查、处罚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培训服务质量。 《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从业人员的结构性要求,明确机构专职教学、教研人员原则上不低于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50%;面向中小学生、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的线下培训,每班次专职教学人员原则上不低于学生人数的2%、不低于儿童人数的6%。《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建设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制度,对触碰“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损害国家利益,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歧视、侮辱学生,存在虐待、伤害、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人行为”等11类行为“红线”且情节严重的,经查实、审核后,纳入全国统一监管平台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进行管理。 《管理办法》明确从业禁止条件,机构不得招用两类人员,即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的、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