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9月23日,笔者获悉,黄石市烟草专卖局加快卷烟零售户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正在全市推广诚信示范街、诚信示范户试点工作。 诚信等级公示 ——25家零售户有了“活招牌” 9月23日,大冶市上冯路自治商街的爱家便利店里,老板陈丹霞将扫描感应器对准香烟预包装条形码,立刻显示出了商品相关信息。 “只要需要扫描预包装条形码,商品信息录入云pos系统,货号、库存、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顾客再也不怕买到假烟了。”爱家便利店老板陈丹霞切身体会到,诚信可以让生意越来越红火。她指着墙上挂着的诚信等级公示牌说:“讲诚信、守信誉才能把生意真正做好、做长久,现在这个诚信等级公示牌成立我们的‘活招牌’,自从有了它,顾客更多了。” 陈丹霞所说的诚信等级公示牌指的是收银台后面墙上挂着的透明面板,该公示牌结合了市场监管、许可证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本店信用等级、卷烟零售户记分制信用管理承诺书、市管员、配送员……一应俱全。 “目前我们大冶市上冯路自治商街上,25家卷烟零售户有了这个‘活招牌’。”大冶市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李坚志介绍,后期,将进一步完善这个公示牌,通过建设信用体系打分评级,对守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按照国家和城市有关联合奖惩文件要求,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诚信示范试点 ——探索信用监管“新型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传统的监管模式对所有监管主体平均用力,监管成本高,市场主体压力大、受干扰较多。 为规范市场行为,净化经营市场,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黄石市烟草专卖局深入总结卷烟零售户管理经验,以零售户记分制管理为依托,以完善管理征信体系和推进诚信互助小组建设为重点,以探索新型信用监管模式为突破口,以实现“三个一”为目标(即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完善一个奖惩机制和搭建一个评价系统),全面加快卷烟零售户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2021年6月,黄石市局和黄石市信用办共同签署了《黄石市卷烟零售户记分制信用管理办法》,明确了信用积分、信用认定、失信约束、信用修复和守信激励等5项标准,在行业内实施信用分分级管理,在行业外对严重失信户实施多部门联合监管。 “卷烟零售客户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细致严谨的系统工程。”大冶市烟草专卖办公室主任费世杰说,“我们以大冶市上冯路自治商街作为诚信示范街,其中25家卷烟零售户为诚信示范户,体系成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 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 ——推进卷烟零售户信用体系建设 黄石市烟草专卖局规划目标:将通过3年努力,能够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卷烟零售客户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机制,卷烟经营失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在与黄石市信用办反复沟通确认后,该局严格设置评价标准,对涉及的烟草专卖违法违规行为依据行为性质、违法后果、承担责任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分值。同时,优化了信用修复项指标,优化后的信用修复是按照扣减分值的高低设置对应的修复期限。 同时,该局运用“记分+奖励”“记分+惩罚”管理措施,对违法违规经营户和真烟外流户落实降档降级和货源停供限供等监管手段,加强监督管理。目前全市因失信行为采取降档降级措施75户、停业整顿1户。 为强化信息平台支撑,搭建信用体系建设评价系统,黄石市烟草专卖局积极争取外部技术支持。在“四员联动平台”中设置信用管理模块,对模块设置、功能需求、数据共享等内容进行了商讨,明确了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记分标准、页面呈现等内容,为更加顺畅的开展卷烟零售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提供了操作平台支撑和信息数据保障。 黄石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黄石市局将持续推进卷烟零售户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多个渠道、多种方式向社会、向零售户宣传记分制信用管理,营造“诚信有奖、失信必惩”的浓厚氛围。 同时,与市政府信用办共建“信用黄石”相关模块,做好零售户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传递;结合诚信互助小组建设,打造信用示范街、示范户,结合零售户评档定级工作有力推进零售户信用管理扎实有效开展。
“感谢税务人员指导我们进行纳税信用修复,现在公司的对外招投标、贷款融资终于都不再受限了。”近日,重庆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先生说。 周先生所在的公司是重庆市一家大型建筑企业,该企业从一家小型乡镇企业成长为拥有10多家子公司的规上企业集团,是重庆市民营企业“50强”单位,在行业中口碑颇好,曾被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017年9月,该企业购买了一栋房屋作为办公用房,未申报房产税及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及印花税未足额申报、扣缴。2021年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相关规定,税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随后不久,这条税务行政处罚信息同步到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网站。 “失信者寸步难行,一点都不夸张。”周先生说,公司交了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后,以为能松一口气,谁知道失信纳税人的负面影响陆续显现:项目失去投标资格,贷款额度受到限制,企业发展受阻,财务压力增大。 “眼看我们的贷款就要泡汤,这个时候税务人员通知我们可以进行纳税信用修复,太及时了。”周先生说。 原来,重庆市税务局第八稽查局通过与辖区征管税务局的沟通,关注并了解了该企业情况。税务稽查人员结合企业以往纳税遵从情况,核实其税务处理、处罚事项已全部履行完毕,且已满3个月最短公示期,在公示期间也无其他再次处罚事项,确认其符合“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的有关申请条件。 “税务稽查人员不仅指导我们申请办理信用修复相关手续,还帮助我们分析涉税风险点,提出专业建议,并讲解了税收违法‘黑名单’及联合惩戒的相关内容。”周先生介绍,在今年9月7日办理申请手续后,9月9日“信用中国”就通过了申请,撤销了公示。 重庆市税务局第八稽查局副局长谢宏亮表示,税务稽查部门将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加强纳税信用修复的政策辅导,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修复纳税信用,同时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避免失信问题发生,提升纳税遵从度,营造更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为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近日,西安市下发《西安市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方案》,明确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的规则和程序,构建“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政务服务环境。 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是指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申请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行政审批部门一次性向企业告知许可条件、需要提交的材料、后续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的后果等,企业以书面形式作出承诺并按要求提交材料,行政审批部门经审核后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方案要求,要严格执行省级方案中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通过陕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本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中心等渠道公布。西咸新区和高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中,对于在自贸试验区增加实施的推行告知承诺改革举措,同步纳入清单管理。要科学编制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应及时修改办事指南和告知承诺书等文本,涉及办事材料容缺受理的要予以注明。依托现有审批系统,完善网上告知承诺受理功能。要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功能,便于行政审批部门核查企业信用记录并判断企业是否适用告知承诺制。 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核查监管。行业监管部门要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涉企经营行为实施日常监管,对日常监管中发现未履行承诺或经查实为虚假承诺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要建立告知承诺信用信息记录、归集、推送工作机制,及时将企业的信用状况共享给有关部门。要全力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归集、整合、共享,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行业信息系统等加强信息互联共享,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告知承诺制在线核查支撑体系。
9月24日,湖北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培植工程在武汉启动,旨在充分发挥金融与主管部门的合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堵点,缓解融资难问题。 本次活动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长江文化产业带及纾困复产投融资促进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主办,湖北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湖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洪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据介绍,文旅企业信用培植工程将从两个方面着手为文旅企业提供信用培植服务。一是对有前景较好、有一定影响力、存在融资困难的文化和旅游企业,由主办金融机构做好银企对接,相关政府部门共同进行政策辅导,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堵点。二是采用“滚动式”的培育服务,由各地根据办理情况,采取办理完1家,补充1家的方式进行滚动推进,每个县域保持不低于3家待处理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存量。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刘绍新表示,湖北省文旅企业信用培植工程是由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会同湖北省文旅厅针对文化和旅游企业实施的专项信用培植行动,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以“真金白银”投入的确定性对冲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 今年上半年,湖北出台《关于用好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创新文旅金融产品、完善融资担保模式等19个方面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同时依托湖北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搭建并上线了湖北文旅金融服务平台,畅通“线上+线下”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已有15家银行在湖北文旅金融服务平台上线20款金融产品,平台“线上线下”共收到1065家企业110亿元的融资需求,已实现放款100余家,放款近7亿元。 湖北省文旅厅副厅长陈武斌表示,文旅企业信用培植工程是湖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湖北省文旅厅将组织全省100多个县(市、区)文旅部门滚动式填报在当地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文旅企业进行信用培植,进一步提升中小微文旅企业的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 活动现场,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湖北银行、湖北省农信联社秭归农商行等分别与武汉扬天鼎盛文化传播公司、武汉沐兰鼎盛酒店管理公司、武汉华简书业公司、湖北省三峡平湖旅游发展公司等文旅企业签订了信用培植协议。湖北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与广西东呈酒店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日前,重庆市交通局联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市“信用交通省”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十四五”开局阶段谋划部署好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动《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贯彻落实,为交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推进‘信用交通省’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重庆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表示。 如何全面落实信用制度,如何更好发挥信息体系在支撑“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作用? 许仁安表示,市交通局将以行业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增强评价客观性、公信力,力争在出租汽车客运、非法营运治理、公路超限运输、水路运输、安全生产等子行业领域或专项领域实现制度创新。同时,鼓励探索出台各领域信用“重点关注名单”及相应守信激励、失信约束措施。在信用信息系统改造升级上,要加快形成信用管理“一张网”,打通信用管理-业务管理-执法管理三类系统的信用联系,建立完善相关数据库和功能模块,支撑业务层面信用信息查询、记录、应用、报送及反馈等。 在信用信息归集上,严格按照部、市信用数据标准,优化和规范交通运输信用信息采集,及时归集、共享相关信用信息至部、市信用平台,形成“全程可记录、问题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信用记录模式。同时,建立完善信用修复和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机制,保障行政相对人对其信用记录及评价结果的知情权、申诉权和修复权,切实避免引起行政纠纷。 推进落实联合惩戒机制,探索出台出租车客运等领域严重失信限制措施,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推进行业管理制度创新,聚焦公路建设、水运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认真分析研判形势,针对痛点堵点,研究出台一批务实管用制度,治理好社会关注度高、密切影响群众交通体验的顽瘴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