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07, 2022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通报,截至7月20日,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已查实涉嫌骗取或违规取得留抵退税企业5558户,挽回留抵退税等各类税款损失合计89.28亿元。 据了解,4月1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为防止退税政策“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全国税务部门始终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不断加大对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税收大数据赋能精准选案,快速高效锁定风险目标,既提高对不法企业的打击效率,又避免对守法企业的不必要干扰。特别是对虚开发票虚增进项骗取留抵退税的违法行为,对其上下游企业开展全链条一体化检查,对帮助恶意筹划骗税的黑中介一并严肃查处,坚决维护税法权威和税收安全。 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六部门将狠打骗取留抵退税作为今年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的重中之重。截至7月20日,各地六部门已联合打击虚开骗取留抵退税团伙153个,联合查办涉嫌接受虚开发票骗取留抵退税企业1091户,挽回留抵退税及其他税款损失12.67亿元。 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典型案件曝光警示工作力度。截至7月20日,全国累计已曝光典型案件621起,其中虚开发票团伙案件23起,有力发挥了对不法分子的警示震慑效应。此外,认真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在严肃查处相关涉税违法案件的同时,一并严查少数税务人员违纪违法问题。截至7月20日,全国税务系统已公开曝光40起税务人员失职失责受到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案例,以及14起税务人员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的案件,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了解更多>
25 07, 2022

近日,民政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关停了2022年第三批9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相关新媒体账号,清除了有关关联网页。民政部明确,将持续保持打击整治高压态势,加强网络监测与排查,坚决铲除非法社会组织的滋生土壤。 据悉,此次关停操作涉及中国民族画院、中国润兴绿地环保产业发展联盟、中爱联合纯种猫俱乐部、河南健康医疗志愿服务联盟等9家已被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 自2021年3月20日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已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进行排查,至今已分十批次关停了110家处于存续状态的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账号,进一步夯实了线下打击整治成果,巩固了线上线下治理闭环。 民政部将持续保持打击整治高压态势,加强网络监测与排查,线上线下同步查处,坚决铲除非法社会组织的滋生土壤。对于性质恶劣、屡教不改的非法社会组织发起人,还将提请工信部门依法纳入违法互联网站(主办者)黑名单。

了解更多>
22 07, 2022

日前,公安部网安局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百日行动”视频推进会,就全国公安网安部门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表示,严打“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和有偿删帖等;全力支撑重拳打击网上勾连拐卖妇女儿童、涉未成年人网络淫秽色情、养老诈骗等侵害弱势群体违法犯罪。 会议指出,全国公安网安部门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全力维护网上政治安全,高压严打网络违法犯罪,全面治理网络乱象,不断净化网络生态,全力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会议要求,公安网安部门要出重拳、打团伙、断链条,深入推进各项集群战役。要严打“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和有偿删帖;严打制作勒索病毒、僵尸网络及DDoS攻击等黑客团伙、人员;严打非法窃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团伙、行业内鬼和数据黑企;全力支撑重拳打击网上勾连拐卖妇女儿童、涉未成年人网络淫秽色情、养老诈骗等侵害弱势群体违法犯罪;全力支撑重拳打击网络传销、“裸聊敲诈”、网络贩毒、“套路贷”等黑恶违法犯罪;全力支撑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侵财违法犯罪;全力预警防范网上相约抢劫、绑架等行为,切实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要求,公安网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力度,督促指导互联网平台进一步落实网络安全管理责任。要进一步推进网络游戏、直播和短视频以及小程序等重点平台和应用的执法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各项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黑灰产的打击整治力度,对动态IP代理、非法网络电视平台等容易滋生违法犯罪的互联网重点应用要重拳打击、重拳整治,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会议要求,公安网安部门要全力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要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开展常态化网络安全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督促指导各单位、各部门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责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不断提高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能力。要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和应急处置,健全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快速发现并妥善处置重大网络和数据安全突发事件,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了解更多>
21 07, 2022

为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增加企业获得感,辽宁省沈阳市首批确定了奖励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就业创业等8项政策上线“好政策”平台。同时,为畅通政策资金直达通道,沈阳市创新资金兑付程序,即由企业申报制转为信用承诺制,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审批环节,简化、优化申请流程。通过后台比对,由代理银行根据信用承诺先期垫付资金,实时发放至符合兑付条件的企业或个人,保障“好政策”兑付资金“秒到账”。 一是建立资金预拨机制。按照每条上线政策不超过1000万元的额度先行拨付至项目主管部门,保障上线政策兑现。二是建立资金补充机制。当兑付资金额度不能满足实际兑付需要,沈阳市财政局将依据主管部门申请及时将兑付资金补足至1000万元。三是建立资金审批机制。要求项目主管部门每季度初及时将上季度项目资金兑付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并履行资金审批程序。四是建立后管理机制。要求项目主管部门定期从上期兑付的企业或个人资金中抽取不低于10%实施“后管理”,对骗取补助资金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截至目前,“好政策”已经兑付资金4232.1万元,惠及企业396家。下一步,沈阳市将立足“拼抢争实”,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好政策”资金拨付流程,继续发挥信用承诺的惠民惠企作用。

了解更多>
21 07, 2022

“此次疫情期间,因公司全员居家办公,故无法向银行提供加盖公章的征信授权书、财务报表、纳税数据等纸质授信申报材料。在此情况下,宁波银行上海分行首次通过市联合征信公司的‘沪信融’平台线上获取了我们的征信报告,完成了授信审批和贷款发放,为我们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送来了‘及时雨’,也让我们进一步增添了加速发展的信心。”上海康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吕爽君表示,在需要更多资金谋发展时,在“沪信融”平台的增信帮助下,该企业从宁波银行上海分行获得的授信额度从1000万元增至1500万元。 记者了解到,“沪信融”是由上海市联合征信公司打造的地方征信平台信用服务基础设施。基础版的企业征信报告包括企业基础信息、经营信息、风险信息三大板块内容,涉及企业身份信息、股东信息、社保公积金缴纳信息、税务信息、涉诉信息等12类信息共近120个字段。面对上海某商贸有限公司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交行上海市分行通过参考“沪信融”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快速核实企业社保缴纳情况、纳税情况和开票情况,从而加快了授信审批速度。 在疫情期间,受益于“沪信融”平台的还有上海明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据该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行上海市分行与该企业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近期通过“沪信融”获得企业信用信息,以政策性担保方式进一步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在原先400万元的授信基础上又增加了300万元额度。“丰富小微企业的征信信息,是破解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抓手。地方征信平台是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激活、汇聚‘沉睡’在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的涉企信用数据以及未来进一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地方征信平台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征信以及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价值和作用。”中行上海市分行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截至目前,“沪信融”上海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已对接19家银行,共服务66户中小企业,促成企业获得融资共计5.85亿元,其中,7家为“首贷户”,信用贷款超过2亿元。

了解更多>